来源:人才深圳 发布时间:2022-12-29
“深爱你,圳等你”!11月1日,深圳迎来第六个“人才日”。当天上午,“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在会展中心梅花厅举办。5位顶尖人才和2位本土人才围绕“向上向善向未来”主题发表精彩的主旨演讲,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彰显了深圳放眼全球、对标一流、广聚天下英才的开放姿态和宽广胸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颜宁的精彩演讲
大家好,我是颜宁。
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与其他六位嘉宾一起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与大家交流。11月1日是深圳的人才日,其实对我个人而言也有一点特殊,因为2017年11月1日,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正式开始运行。一转眼,五年就过去了。
当我在准备今天这次演讲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了一段往事——在我刚刚到普林斯顿大学不久,校长按惯例在他家里宴请当年入职的资深教授,席间我们在聊天时,他开玩笑说:“颜宁,你过去来来回回就好像是在打乒乓,这一次我们能留你多久?希望我们可以多留你几年吧。”
可不是嘛,我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分子生物系获得了博士学位,又在那里完成了博士后训练;2007年被母校清华大学聘任为医学院教授;2017年又被另一所母校普林斯顿大学聘请回分子生物学系,成为首位以前任校长雪莉·蒂尔曼命名的讲席教授。
回首看,过去1/4个世纪,我基本就在两个母校之间振荡。所以面对这一次能留多久的问题,也许他是言者无心,但我是听者有意。当时表面一笑而过,脑子里却像走马灯似的闪过一些片段。
我曾经在博客里写过:清华端庄大气,普林优雅淡定,这两所母校于我而言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治学育人的地方,我挚爱终生、也期望能令他们为我骄傲。
在我本科毕业走出清华园的那一刻,回首看到“清华大学”四个大字,恋恋不舍,于是有了第一个非常鲜明的职业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被请回清华任教。不成想,这个梦想比我设想的实现得还要早;而2007年当我回国去完成第一个梦想的时候,同样又对第二个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恋恋不舍,于是生出第二个职业梦想:也许等我50多岁,做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之后,能被普林斯顿请回去任教?不成想,这个理想又提前了至少10年实现。那么,我下一个梦想是什么呢?
如果说在科研上不断探索不断冒险是我痴迷的游戏、是我生命的底色,我会像我的几位忘年交一样,将这个游戏进行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但这个不叫梦想,因为它是已经“刻进了DNA的日常”。
而扪心自问,如果说我今日取得了一些成就,这并不一定是因为我比其他人更聪明、更勤奋,我自认为是因为我非常幸运。在过去20多年,我很幸运地始终处在最适合做科研的环境里,很幸运地吸引到大批聪明能干、钟灵毓秀的博士生、博士后和本科生,并且很幸运地前后获得了以人为本的几项经费支持,可以让我在最感兴趣的科学世界里自由探索、无拘无束。
投桃报李,我希望能将这份幸运复制延伸,让更多的年轻人也能持续享受到同样的幸运,让他们能够依靠内在驱动力而不是外界的诱惑,毫无后顾之忧地去发掘、施展自己最大的潜力,从而做出更多真正原创性的发现。我想,这应该是我在实现了前两个职业梦想之后的最大的梦想。
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份心思,近年来我愈发感觉到,在实验室育人、看到一代代的年轻人在接受我的科研训练之后,去独立领导他们自己的科研项目,拓展自己的一片天空,做出更多成果、培养下下代科学家,这种传承的成就感甚至已经超越了我自己做出科研突破的快乐。
我的这种心路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我在书上看到的人生历程:第一阶段是吸纳,我们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第二阶段是证明,我们努力工作去获得认可;第三阶段是输出,我们把自己的所学所感传递给更多人、帮助更多人、扶持更多人。
经过了过去几十年的积累,现在我终于有信心主动进入人生第三个阶段,那就是:搭建一个平台,去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健康威胁,挑战生物医学难题,做出真正原创的突破,回馈社会。
正当此时,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简直是一拍即合!我又一次强烈感受到了那种向着梦想努力的兴奋和愉悦!于是,我麻溜地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为实验室现有成员做了妥善安排。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全职回国,协助深圳创建一所集科研、转化、学生培养、经费资助等若干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她的英文名字叫做Shenzhen Medical Academy of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简称更好记:SMART。
讲到这,您可能会说:颜教授,打住,你不是做基础研究的么,跟“医”沾边么?那么我要告诉大家,现代医学科学早就脱离了问诊开药做手术这种狭隘的模式,今天的医学科学已经成为集生物、化学、材料、机械、电子、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于一体高度交叉的最为复杂的一个学科。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们实验室最近的科研小故事,看看我们是不是跟“医”沾边。
2013年,有一款根治丙肝的神药横空出世,叫做索非布韦;2014年,索非布韦的销售额达到了102亿美金,成为当年全球第二畅销药;但就在2015年,美国FDA发布了一则安全警示,提醒如果索非布韦与一款治疗心律不齐的常用药同时服用,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动过缓,甚至会导致死亡。怎么会这样呢?制药公司的科研人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初步证据显示,这两种药物会相互作用于控制心跳的钙离子通道,但这只是一个推测。
这时候,他们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我们正在研究钙离子通道与小分子药物的相互作用,于是找到我们。而我们也恰好通过文献调研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当时已经开始为相关的钙离子通道做表达和纯化的探索,所以当他们找过来的时候,又是一次一拍即合的合作。长话短说,当我们把这两种药物分别或者一起施加于纯化好的钙离子通道,然后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它们的高清三维结构,答案一目了然但出乎意料!我们发现索非布韦它自己并不能有效地去阻断钙离子通道,但另外一个药物却把它生拉硬拽进了钙离子通道的肚子里,阻断了钙离子的流动,从而阻断了控制心跳的电信号,于是导致了心动速率的紊乱。
这个结构生物学的发现确实非常基础,但对于制药业意义重大,因为这是第一次看到两种常用药利用蛋白做脚手架,肩并肩手拉手地影响了这个蛋白的正常功能。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我的实验室也正在从事更多的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激素相互作用的研究,希望对于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有更多启示。
所以大家看,虽然这是一个基础研究,但是它与药和医密不可分。事实上,在过去十多年,我经常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问询邮件,在任何一个时候,我们实验室也与著名的世界药企有紧密的合作,任何时候基本上都有一两家甚至更多的药企与我们合作。这也代表了现代制药业的一个大趋势,就是把研、药、医紧密结合在一起,打通从病床到实验室到制药公司再回到病床的端到端的顺畅联系,这也正是我们深圳医科院SMART的重要使命。
我们希望在SMART不仅仅能产生若干原创的研究突破,还能去探索一个科学合理的机制,在保障科研人员专注于科研的同时可以有效帮助大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深圳呢?从刚刚几位嘉宾的演讲里,大家应该已经获得了答案:深圳年轻、朝气蓬勃、有无限可能。不过坦白说,最初我对深圳也是有顾虑的,最大的顾虑是:这里的人太勤奋啦!有人说深圳是“卷都”,内卷之都。勤奋虽然是好事,但如果太累了,那可能就会挤占了梦想、灵感的空间,弄不好反而限制了创新。
但是当我真正来到这里,周末去马峦山爬山、去茅洲河划船、去金龟书房品着醇香的咖啡和精美的甜点安静地读书,我看到了深圳宜居的那一面。所以现在我更同意深圳的另外一个称谓:梦都,梦想之都。
我的梦想就是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深圳将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那个时候,希望当大家说起生物医药的大湾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东半球的这里!
今天我借此机会在这里送上一份来自深圳医科院——SMART的邀请函:欢迎大家与我们一起打造生物医药的深圳。Join us,Be SMARTer!谢谢大家!